中国动力电池的博弈与突围
随着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驶过“拐点”、进入快速上升期,动力电池的需求也正在迎来强劲增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在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提到,预计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同比增长超过100%,达到340GWh,预计2025年增长到1TWh以上,动力电池将进入TWh时代。到2030年,在各国减排承诺的推动下,电池产量会提升到3.5TWh,整个市场的规模将超过250亿美元。
动力电池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占据整车成本的近40%;随着对关键锂电技术和材料的掌握,我国动力电池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正在改变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中国厂商霸榜,日韩厂商紧追不舍。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20的动力电池厂商中,有15家来自中国;在增速超过100%的12家动力电池厂商中,有11家来自中国。在前十名榜单中,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占据六席,合计市场份额超过了56%。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在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电动汽车下半场刚刚开始,动力电池技术将进一步细化,将建成产业生态和体系,同时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也呈现多维的特点。
打破日韩垄断,攻守互换
从动力电池的历史来看,70年代美国发明锂电池,90年代日本将锂电池进行商业化,21世纪韩国进一步加大锂电池商业化的规模。而在中国,此前由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主流需求依然是镍氢电池,所以大部分企业的重心都并未放在锂电池研发上。
时至“十城千辆”项目启动补贴落地后,电池系统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成为关注的焦点,彼时中国涌现出1500多家锂电公司,但成品率较低。2011年12月曾毓群将ATL动力电池部门独立出去成立了CATL宁德时代。
从电池技术路线来看,主要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彼时国内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是磷酸铁锂,三元锂的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3M公司和阿贡实验室、荷兰优美科、德国巴斯夫等机构手上,这些机构又将专利授权给松下、LG化学、三星SDI等日韩公司,中国的技术积累几乎为零。
2015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三星SDI和 LG化学分别在西安和南京相继建设工厂,以三星SDI和 LG化学为代表的日韩动力电池厂商采用低价换市场原则,日韩动力电池厂商横扫中国市场,当时国内60%的新能源乘用车转而选择三星和LG作为供应商,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垄断者。
此后随着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发布给予国内厂商有着极其明显的保护倾向,也让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拥有了反击的机会。2017年宁德时代首次摘下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第一;SNE Research最新数据,在今年上半年全球排名前十榜单中,宁德时代位列第一,比亚迪位列第三,两家市场份额均有所上升,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和蜂巢能源分别位列第七至十名;而日韩动力电池厂商仅在前十名中占据了四席,合计市场份额为35.4%,除了SK On的市场份额微增以外,其余三者的市场份额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下滑。
技术革新,掌握控制权
以2020年“电动车元年”为分水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不断提升,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变化。
在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刘静瑜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新能源产业正面临新周期和新挑战,实现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唯有创新才可以实现动力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材料创新、结构创新、系统创新、制造创新等多维度推动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进而实现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新能源汽车还属于新生事物,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必将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从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布局来看,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高镍电池、无钴电池、无镍无钴电池、果冻电池等已经相继开始研发或发布。目前宁德时代正在布局麒麟电池,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透露宁德时代无热扩散技术2.0版明年上市;比亚迪也公布了一款“六棱柱”全新电池专利,中创新航高级副总裁谢秋称其研发的One-stop高锰铁锂电池已完成中试,目前正在搭载配套车型进行可靠性实验,计划2024年前后面市;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则透露其在加速布局无钴电池;比克电池等正在布局大圆柱电池。
不仅如此,在高压电池产品方面,刘静瑜表示其认为未来几年高电压电池产品密度可以达到320Wh/kg,覆盖绝大部分高性能车的续航要求,高压化技术在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同时,也实现了锂、镍资源的高利用率,其次也在积极采取更多镁元素,相比传统三元材料减少对镍的依赖;当前电池中锰含量已提高30%以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预见锰的替代比例会越来越高。
对于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方向的判断,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小利在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一是大电芯技术,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电池系统的综合成本、提升电池系统的比能量,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二是电芯材料的创新,未来一定是低成本化的体系;三是集成方式,加大集成效率保证更长的续航里程;此外固态电池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面对巨大的增量空间,动力电池厂商的故事远未结束 ,而在动力电池这场全球革命的角力中,中国动力电池厂商正在多维度不断升级,迎接行业洗牌。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长沙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长沙,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